最新内容
2021
03-16
股权激励将给企业、老板、员工带来哪些好处?
股权激励到底是不是像传言的那样,在分老板的钱、分老板的权、分老板的股份呢?科学的股权激励系统告诉我们,不是的,而且恰恰相反,股权激励会帮助老板、帮助企业赚更多的钱。它还会解放老板,以前只有老板一个人在操心企业,导入股权激励后,就会有一批人来操心企业的发展和命运,它会凝聚人心,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2021
03-16
石榴会 | 一路走来,感恩有您-西南区主题论坛暨2021新春答谢会圆满落幕
2021年3月4号,华一世纪石榴会西南区主题论坛暨2021新春答谢会登陆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从上午签到开始,在上层名人酒店的现场,参会人员络绎不绝,现场座无虚席!
2021
01-28
华一世纪2020年度总结会议 | 同心勠力十年路,逐梦行稳致未来
1月23日,华一世纪年度会议 “行稳致远,拥抱新机遇--感恩2020,展望2021” 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在总部召开。集团总部全体员工、全国分公司员工及一线讲师齐聚直播间,共同见证华一世纪成立十周年来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及2021年的战略规划。华一世纪董事长单海洋出席了会议并带领大家回顾了华一世纪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公司新一年的发展发表了热忱寄语。
2021
02-26
开年会议 | 单海洋:幸福人生的五大要素
什么是构成人生幸福的要素?很多人会说,是身体健康、精神快乐、财富丰盛和家庭和谐。这大概是很多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人生。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呢?2月22日,在开工的第一天,华一世纪董事长单海洋给全体员工从不同维度分享了实现幸福人生的五大心法。
2021
01-21
重大喜讯 | 华一世纪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通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7〕156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2020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通知》(工厅企业〔2020〕402号),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确定了2020年度“国家中小企业
2021
01-21
华一世纪实例解读|深交所又发震惊圈内“关注函”?股权激励使用不当将影响市场信用!
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的恶劣市场经营生长下,许多企业在短期内面临业绩积压的问题,而在业绩逐步修复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希翼通过股权激励提升员工积极性,从而提高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侧方面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提神的预期,以及应向公司的实际利润。
2021
01-21
所有不忘初心的公益,都应该被肯定!
对于公益,华一世纪致力于成为的是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公民。我们也始终坚信,一个企业只有考虑这个国家,考虑这个社会的担当,才会赢得尊重。10年来,除了深耕股权激励,赋能企业家成长之外,华一公益也不曾间断。这些年先后在四川大凉山、重庆山区、广西革命老区、湖南湘西等贫困地区进行扶贫;武汉疫情积极投入捐款捐物;针对老兵,华一世纪率先出台了优待退役军人及受国家表彰人员的参课机制,用课程的专业与创新为需要的学员获
2021
01-21
华一世纪参加2020国际培训产品博览会,为客户创造价值,赋能全国中小企业!
第九届国际培训产品博览会于2020年11月12日-14日在深圳盛大召开,受到极大的关注。参展商涉及行业主要为企业管理、线上教育产品、经济类、教培产品类以及家庭教育类等五大传统领域。此次展会,华一世纪派出了44名华一铁军。会场入口处,华一世纪派发宣传资料给进一步想要了解华一的参会人员,为他们介绍华一世纪过去近10年的发展历程及成就。对于想要进一步洽谈业务的客户,华一铁军用专业系统的讲解给现场客户带去
2020
11-27
中国经济报道丨单海洋分享如何让”打工人“发自内心地追随企业
打工人无疑是这个秋冬最火的网络热词之一。这既是当下年轻人对自己生活的吐槽,也透露出普通上班族的些许无奈。那么,怎样才能拯救打工人的“丧”呢?管理者都明白,调动“打工人”的积极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来工作,工作效率和状态自然会更好,所以会制定各种激励机制,目标长远的公司甚至还会制定股权激励制度。
2020
10-22
管理者如何让员工与自己一条心,拥有上下同欲的制胜之道?
《孙子兵法》里写到,判断一支队伍能否打胜仗有五条原则,其中一条为:上下同欲者胜。所谓上下同欲,一定不是强迫服从,道理很简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管理者如何让员工和自己一条心,达到上下同欲的制胜之道?
制造业历来都是国民经济的优势,它关乎就业,关乎经济的创造力,关乎出口的能力。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占据了世界经济制造的优势近二十年之久。过去30年,中国经济飞速成长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地球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依靠巨大的成本优势而迅速崛起,因其承接了各式各样的制造业务,再加上巨大体量,中国制造早已荣获“世界最大加工厂”之殊荣。全球各个角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标志,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制造业也成为了支撑中国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美利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优势超过了100年的时间。
美国借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的浪潮,把制造业的生产动力由蒸汽机转变成为电力和内燃机,并由此促使大量的新的科学生产方式纷纷涌现,使其能够发明和生产出大量的先进的工业产品。美国制造在军工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他们生产的柯尔特连发手枪,充分体现了美国制造业的技术成就,而且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优秀的产品背后是技术和管理上的不断创新,催生出了大量的制造业高品质的品牌。美国制造业管理上的经验成为经典企业教材,传播到全世界各地,美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制作工艺也成为业界的标杆。
但在2012年后,中国制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具体表现在:制造企业在减少,制造从业人员在减少,铁路货运增长率在下降。
制造业在招商引资中的没落,表现为低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国家,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本土,剩下仍然支撑工业局面的则是中端制造业。由于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中国吸引了一部分中高端制造业,但是由于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被外国企业牢牢抓在手中,发达国家主导着产业价值链的配置和走向。
成本优势消散,中国如何守住优势?
如果将全球经济量最多的几个国家分组,第一组是法国、德国、瑞士,第二组是日本、英国,第三组是美国、中国、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第四组是泰国、印度、印尼。中国制造成本竟然和美国、韩国跟中国台湾是一样的,而我们的经济发展远远不如这些地区跟国家。中国制造成本大幅度上涨,导致中国制造业从2012年开始大幅度的衰退。
中国的市场竞争者除了技术实力最高的美国外,还有技术水平中等的墨西哥和泰国,还有处于技术低端的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国家。中国制造业今后将会受到双重挤压——来自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重振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竞争,都会对中国形成压力。
房地产过热是中国制造业危机的根源,是房地产泡沫打败了中国的实体经济,扼住了制造业的喉咙。郎咸平有一个观点叫做二元论,他认为中国经济一头过热、一头过冷。过热的是房地产,过冷的是制造业。他认为制造业由于营商环境恶化导致资金大量的流入房地产领域,这是房地产过热的主要原因。房地产业盈利水平太高,必然吸引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其他行业资金大量流入,导致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
从宏观层面上说,中国的虚拟经济和房地产吸引了过多的资本,也吸引了决策层的注意力。其结果是,相当多的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无谓地消耗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中。像海尔、康佳这样的制造企业都在搞房地产投资或进入股市,更不要说其它制造企业。大家都热衷于赚快钱,中国制造业的衰退在所难免。过去10年大量资本流入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现在又开始流向股市,这些都造成了中国制造业“内忧”的局面。
另外,粗放式发展的经济模式使得企业不去真正投资研发,而是去模仿和抄袭。假冒伪劣一直是伴随着中国制造成长。在改革开放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了世界上差不多90%的假货,监管方面却处罚甚微,国内市场缺乏鼓励创新的文化和制度。大部分企业追求吃快餐,追求一夜暴富,没有在技术创新方面下力气,国际市场竞争只能依赖于劳动力低成本,走“血汗工厂”的发展思路。
中国还能守住制造业优势吗?
中国的社会环境正经历深层次的变革,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浮躁气息,年轻人越来越讨厌进入制造业,更没有耐心适应“厚积薄发”的漫长过程,他们更喜欢赌博式创业,喜欢炒股和一夜暴富。在这种普遍的拜金主义的社会思潮下,制造业想要招聘到合格的人力,不得不不断提高薪资标准。即便如此,制造业人员离职率不断提高,这极大地影响了产品品质,挤压了制造业的利润,导致沿海中小制造业陷入倒闭潮。
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会影响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这已不是什么新闻。问题是,这种格局不断强化将会持续地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在可预见的长时间内,如果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我们很难想像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将有什么其他定位。中国在制造业上的滑坡,将会从根基上削弱中国的长期竞争力。除了人力成本之外,原材料、场地租金也不断上涨,加之,政策环境的变化,之前一些优惠和减免政策也慢慢转移到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
但是,制造业的优势对中国很重要。
如果制造业长期面临生存困境,那么中国又该怎么安置每年产生的10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农民工呢?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如果中国制造业不振,那么中国的就业率也不会好看,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将更大。中国制造如何步入工业4.0时代? 事实上,中国制造既担负着就业的重任,又要负起产业创新升级的重担,而这个行业的发展程度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健康状态。那么中国制造该如何突围呢?
中国制造的下一个30年,路在哪里?
如果仅从过去三十几年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历史看,所谓中国模式和中国优势是什么?也许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低成本的制造优势。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概括,就是通过剥夺和压低劳工阶层的工资增长、社会福利和安全健康待遇,来尽可能地压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在国际市场更有价格竞争力。然而现在各种低成本优势已然不在了。
从宏观层面上说,上述制造业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从劳工阶层身上获取的大量资本,国家并没有真正将其投放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上,这些资本主要以信贷的方式进入了股市、房地产、城市基础建设,以及被巨额的行政开支消耗。
中国的资本体制并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央试图改变实体经济得不到资本的状况,但是已经形成的金融利益格局和势力,并不支持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特别是向中小实体企业转移。金融利益集团依然打着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的牌坊,控制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绝大部分的资本依然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利益垄断阶层把持的各种所谓的各级政府的重点项目。
下一个30年,中国的制造业如何在中美竞争中保持优势?
最新全国
开课时间
预约
留言